咸宁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进、通讯员王天、通讯员黄念、通讯员卢健)10月9日,在嘉余县潘家湾镇范湖村,湖北嘉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深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中,正在建设两座工厂。 “这里将新建3条脆皮白菜生产线,这将使白菜价格上涨20%以上。”该公司董事郑胜伟去年11月表示,公司决定投资2000万元建设全市首家蔬菜深加工企业,改变当地蔬菜按斤销售的现状。 在当地各级党组织的支持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12月建成投产。建成后,每年可加工蔬菜5万吨。郑胜伟自信地说:“作为一方作为一名党员,我想当一名好领导,让尽可能多的村民分享产业提升的红利。” 17公里外的树里蔬菜长廊一望无际。一排排刚从温室里移栽出来的白菜苗,郁郁葱葱,绿油油的。 据正在田间观察蔬菜苗生长情况的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志雄介绍,今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江流域冬白菜研发中心、科学院农民数字健康培育中心等6家科研服务机构 湖北,落户潘家湾,与嘉余县植物产业技术研究所联合成立。 “除了改良品种外,我们还必须推广成熟的技术,以降低成本并增加收入降低效率,推广健康的数字农业模式,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 为联系农民、富农致富,潘家湾各级党组织探索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成立了64个蔬菜专业合作社,邀请周边农民1.7万人参与管理和劳动,人均年收入1.6万元。 区域振兴既需要产业繁荣,也需要有效治理。全市建立了“村党组织——湾县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科学地将11个村、3个社区划分为98个湾县党支部,选举644名有名、有激情、有能力的党员担任中心户户长,形成了“镇—村—组—户”的组织链。 理解切实落实“三方”工作机制。即岗位在湾集团内部,职责是协同工作,专注服务。干部分组,工作深入各家各户,服务在现场进行。除必要服务人员外,城镇干部全部冲锋在前,与群众“融为一体”。 “现在,村领导每天都会来找我们,有事我们也不用走多远!”石一村村民付协军说。 中午,四邑村鸿福餐厅的饭菜香味弥漫在空气中,独居和村里的老人三五成群地前来就餐。 “我们的两个孩子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以前总是要靠吃饭维持生计。现在,我们不仅每天能吃到热腾腾的可口饭菜,还能和姐姐们聊天,日子一天天过去,越来越过瘾。”72岁的孙玉敏笑着说。 潘家湾村这一转变清晰地表明咸宁市正在以高质量党的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该市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基地建设,选拔壮大农村党组织领导和“两委”班子成员,向农村党组织书记推荐预备干部43名。在棉毛排这个脆弱、分散的村庄里,有一个村庄有政策促进整治和改善。打造粮油、生猪养殖(禽蛋制品)、特色淡水产品三大主业和茶叶、蔬菜、竹材、中药材、油茶、水果、桂花七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链条,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 今年上半年,咸宁市73.72%的行政村完成年度集体劳动经济运营收入超过10万元,使该市成为全省第一个消除村级债务的城市。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94元,比上年增长6.5%,增速居全省第二位。